數理

高原寧 教授
數理科學獎
2020年
1.獲獎項目:實驗發現五夸克態
實驗發現質子和中子不是基本粒子,是由夸克組成的。除了質子和中子,科學家在宇宙線和加速器實驗上還發現了上千個由夸克組成的粒子,它們被統稱為強子。已發現的強子大都符合夸克模型的分類,即介子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重子由三個夸克或三個反夸克組成。
201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LHCb實驗在底重子衰變到由粲夸克偶素、質子和奇異介子組成的末態過程中,發現粲夸克偶素與質子的不變質量譜中存在明顯的增強結構,通過達立茲圖和全振幅分析,首次在實驗上確認存在由五個夸克組成的粒子。由高原寧領導的LHCb中國組對五夸克態的發現做出了突出貢獻。
五夸克粒子的發現是對傳統強子組成的重要突破,其內部結構有很多種可能性,如緊束縛的五夸克態、重子-介子分子態等或者它們的疊加態。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界的前沿方向,對五夸克粒子結構的研究為探索強相互作用非微擾性質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2.獲獎人簡介:
高原寧,實驗物理學家。1963年4月出生。198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博士學位。1989—2000年,先后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國倫敦大學霍利威分校、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從事研究工作。2000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2004—2018年任清華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9月起至今,任北京大學教授、物理學院院長,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粒子物理實驗。1990年起,作為核心成員參加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ALEPH實驗,曾任希格斯粒子研究課題組召集人;2000年起,組建并領導大型強子對撞機上LHCb實驗的中國工作組,在強子譜和重夸克偶素產生機制等研究中做出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對揭示基本粒子間強相互作用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首次發現五夸克粒子,被英國物理學會、美國物理學會旗下權威期刊評選為當年世界物理學領域重大進展。2017年,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入選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02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年獲中國物理學會王淦昌物理獎;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北京譜儀III國際合作組副發言人、機構委員會主席;兩次在輕子光子相互作用國際會議(LP2007、2017)上做大會邀請報告。
??

五夸克態的發現(2015)
??

雙粲重子的發現(2017)
??

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現場(2018)
??

清華大學LHCb實驗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