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id="wisuv"><pre id="wisuv"></pre></span>
    <progress id="wisuv"></progress>
  • <rp id="wisuv"><strike id="wisuv"></strike></rp>
    <tr id="wisuv"></tr>
    <span id="wisuv"><pre id="wisuv"></pre></span>

  • <dd id="wisuv"></dd><button id="wisuv"><object id="wisuv"></object></button><dd id="wisuv"><noscript id="wisuv"></noscript></dd>
  • <dd id="wisuv"></dd>
    馮小明 教授 化學科學獎
    2020年
    1.獲獎項目: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
      馮小明及其團隊突破傳統、原創性地創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手性雙氮氧配體和催化劑,被公認為一類優勢手性配體和催化劑。該類手性配體和催化劑的成功發現,打破了傳統優勢手性配體設計中的剛性骨架要求,證明剛性構象不是優勢配體的必要條件,柔性構象配體同樣具有優勢,為新型優勢配體和催化劑的精準設計提供了思路和理論指導。該類配體和催化劑原料價廉易得,合成簡便,可修飾性和可調性強,對水和空氣不敏感,已成為商品化試劑,被Sigma-Aldrich公司以Feng(Feng即馮小明)為前綴命名,稱作“馮氏”配體。同時,他們建立了手性雙氮氧-金屬配合物催化劑庫,在溫和條件下能夠高效高選擇性催化50多類不對稱反應,其中包括10多類具有挑戰性和以前無法實現的不對稱催化新反應,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其中一例被冠名為Roskamp-Feng反應,為一些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核心路線。這些原創性和創新性的研究工作在不對稱催化領域起引領作用,為該領域的快速發展和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2.獲獎人簡介: ??

      馮小明教授出生于1963年,1985年獲蘭州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蘭州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88-1993年在西南師范大學歷任助教和副教授,1996-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歷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1998-199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作博士后研究,2000起任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2013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后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和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手性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從事不對稱催化合成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新型手性配體和催化劑的設計合成、不對稱催化反應、手性藥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選擇性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展了一類具有柔性構象的手性雙氮氧酰胺化合物,被證明是新型優勢配體和催化劑。高效高選擇性地實現了50多類重要不對稱催化反應,包括10多類具有挑戰性的不對稱催化新反應,其中一例被冠名為Roskamp-Feng反應?,F已發表論文400余篇,獲中國發明專利5項。擔任國內外多個學術期刊的編委和顧問編委。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中國化學會手性化學獎、有機合成創造獎和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獎。

    作學術報告

    與諾貝爾化學家得主Roald Hoffman教授交流

    與研究生一起在實驗室

    與本科生交流

  • <span id="wisuv"><pre id="wisuv"></pre></span>
    <progress id="wisuv"></progress>
  • <rp id="wisuv"><strike id="wisuv"></strike></rp>
    <tr id="wisuv"></tr>
    <span id="wisuv"><pre id="wisuv"></pre></span>

  • <dd id="wisuv"></dd><button id="wisuv"><object id="wisuv"></object></button><dd id="wisuv"><noscript id="wisuv"></noscript></dd>
  • <dd id="wisuv"></dd>
    极度性感骚妇逼逼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