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朱日祥 研究員
地球科學獎
2020年
1.獲獎項目:華北克拉通破壞
克拉通是地球上古老的大陸,傳統理論認為克拉通是穩定的。但是,中生代以來華北克拉通卻喪失了穩定性,這是困擾地球科學家近百年的難題。朱日祥及其團隊基于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發現,華北克拉通巖石圈減薄、大規模巖漿活動和構造變形只是克拉通演化過程中的表現形式,其實質是由于巖石圈地幔物質組成與屬性發生了根本轉變,導致克拉通固有穩定性的破壞,改變了人們對古老克拉通“一成不變”的傳統認識;確定了華北克拉通破壞主要發生在東部陸塊,破壞峰期為早白堊世;華北克拉通西部陸塊仍保持穩定屬性,中部陸塊表現為部分被改造的特征;發現了早白堊世西太平洋板塊俯沖作用是導致華北克拉通破壞的一級驅動力,俯沖板片在地幔過渡帶的滯留脫水使上覆地幔發生熔融和非穩態流動,是導致克拉通破壞的主要途徑;論證了洋-陸相互作用導致克拉通破壞與大陸增生是全球大陸演化的普遍規律,這些發現和認知為陸內造山與成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拓展了板塊構造及成礦理論。
2.獲獎人簡介:
朱日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生于山西大同市,1978年畢業于山西大學物理系,1984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法國奧爾良大學榮譽博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曾兼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地球科學獎勵委員會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 ???
朱日祥長期從事地球科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在地磁極性倒轉、地磁場與地球深部過程、克拉通破壞以及全球構造等領域取得了創新性成果。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推動實施了《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重大裝備研制專項,開拓了“理論創新、技術研發、勘探突破”三位一體的研究模式;推動“固體地球科學重點實驗室聯盟”的成立與發展,促進了地球科學領域大科學研究和協同創新能力。曾獲首屆法國科學院“法中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首屆地球科學獎、EGU Petrus Peregrinus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和2017年,均為第一獲獎人)、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首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首屆"百人計劃"入選者。
與英國學者Dan McKanzie、李曙光院士交流
與劉傳周教授在緬甸考察
與張國偉院士在冀北考察
與朱光、劉永江教授在遼寧興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