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胡金波研究員因其提出了"負氟效應"新觀點,發展了幾種新型的親核反應和試劑,對于有機氟化學和含氟功能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
胡金波,1973年2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94年于杭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7年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1997-2002年期間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化學系學習并獲得博士學位,2002-2005年期間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碳氫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至今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有機氟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曾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并獲終期評估優秀。主要從事有機氟化學研究,包括選擇性氟化試劑和反應的開發以及含氟功能材料的研究等,特別注重于探索和研究獨特的氟原子取代效應在有機化學反應和有機含氟材料中所產生的各種影響, 目前已共發表研究論文和書籍章節80余篇。主要獲獎和榮譽包括:2008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9年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氟化學獎,2007年獲得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5年獲得美國空氣產品公司優秀青年教授獎等。
含氟碳負離子化學中的獨特氟效應及其應用
有機含氟物質在醫藥、農藥、民用和軍用材料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全球約25%的醫藥和40%的農藥含有氟原子,許多高尖端功能材料也都含有氟原子。胡金波研究員從研究掌握含氟關鍵活潑中間體反應規律入手,發展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試劑、新方法,為有機氟化學和含氟功能分子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包括:(1)提出了“負氟效應”(negative fluorine effect)新觀點,并據此系統研究了含氟碳負離子化學參與的化學反應,并提出了若干調控策略;(2)發展了幾種原創性的氟化學試劑和反應,特別解決了多年來親核二氟、一氟烷基化和烯基化反應效率低的問題,這些試劑和反應被國內外同行多次成功使用;(3)首次較為系統地研究了含氟碳負離子的“軟硬度”問題,為設計和預測親核氟烷基化反應提供了理論基礎,這一工作被日本著名氟化學家Kenji Uneyama教授評價為是“對氟科學的一項重要基礎性貢獻”。整個工作發表論文60篇,申請專利10項,并榮獲英國皇家化學會氟化學獎(該獎項每2年獎給全球范圍內1位40周歲以下的氟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