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獲獎人簡介:
肖云峰,1981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現為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于2002年和2007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分別獲得物理學士和博士學位;隨后赴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回到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工作,歷任“百人計劃”研究員、長聘副教授、長聘教授。主要從事超高品質因子光學微腔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近年來,以主要作者在Science、Nature Photonics、PNAS、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重要雜志發表研究論文160余篇,他引4000余次,h因子40。研究成果兩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14、2017)?!?br/>
獲得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2012)、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2018);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8)、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8)、第四批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9);獲第八屆饒毓泰基礎光學獎一等獎(2013)、中國光學學會第十四屆王大珩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2017)、教育部青年科學獎(2018)、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2018-2019);被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2019);擔任國內外學術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Photonics Research》、《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nd Astronomy》、《Chinese Optics Letters》、《Frontier of Optoelectronics》編委;目前擔任中國光學學會光量子科學與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光學學會現代光學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儀器分會常務理事。
2.相關成果:微腔光信息器件新原理與應用
光學微腔將光子長時間局域在很小空間體積內,極大地增強了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已經成為納微光子信息科學研究的重要體系之一。相關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相干光源、芯片上光信息處理、超高靈敏傳感和片上量子光學等。近年來,肖云峰與同事聚焦在超高品質因子微腔光子器件新原理與新應用兩方面開展工作。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自主開發了片上微腔制備新技術,獲得具有超高品質因子的對稱、非對稱微芯圓環等新型回音壁模式光學微腔,為高性能芯片光子器件與應用奠定基礎;針對微腔光信息器件在光耦合等方面的重要挑戰,提出混沌輔助光子動量轉換新原理,突破相位匹配的限制,實現了超高品質因子回音壁模式的超寬譜耦合;發揮微腔增強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優勢,提出微腔模式加寬、劈裂和耗散型相互作用等新機理,實現了納米尺度單顆粒檢測和大氣顆粒物粒徑分布精確測量,為空氣質量評估提供了新的參考。團隊正在發展基于光學微腔的光頻梳技術,其具有芯片集成、功耗低、精度高等優勢,有望為時間標準、精細光譜、天文觀測、生物成像和激光雷達等重大交叉領域提供新的光源。
做大會報告
在實驗室工作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