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萬 博 研究員
地球科學獎
2022年
1.獲獎人:萬博??
萬博,1982年9月生于青海省西寧市,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4年畢業于長安大學,2009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同年留所進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晉升為副研究員,2017年晉升為研究員并擔任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9年擔任實驗室大地構造學科組組長。??
主要從事全球板塊構造方面的研究工作,聚焦于板塊構造啟動時間以及板塊構造驅動力問題,同時關注板塊運動如何影響淺表資源富集、環境變化。曾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基金、面上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青年促進會會員、優秀會員項目。在上述科研項目的支撐下,迄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中國科學 等國內外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引用4400余次,在ESI全球高被引地球科學家名錄中名列第2085位。曾任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協會(AOGS)固體地球科學組秘書,負責固體地球科學專題組織與規劃。曾以客座編輯身份分別在Ore Geology Reviews、Tectonics、G-cubed期刊組織多卷國際專輯。目前擔任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委員,Ore Geology Reviews(國際礦床成因協會會刊)副主編。??
2. 相關成果:板塊構造的啟動時間??
板塊構造是地球科學領域廣為接受的基礎性科學理論,被譽為20世紀的重大科學發現。然而,該理論建立半個世紀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地球何時開始發育板塊構造,啟動時間之爭(40億年前 vs. 10億年后)跨越近四分之三的地球歷史。針對這一難題,萬博創新性地提出,全球聯動是判斷地球板塊構造啟動的重要標志。將華北克拉通作為研究對象,創新性地開展了高分辨率的地質與地球物理綜合觀測,他在該克拉通北緣獲得20億年時期匯聚板塊邊緣存在大洋板塊長距離水平運動和俯沖的關鍵信息,并利用標志性的俯沖記錄構建了華北克拉通在地球首個超大陸中的準確位置;他繼而發現在穩定的華北克拉通內部仍存留有20-18億年時期大陸匯聚造成的地球物理傾斜界面。上述特征與現代喜馬拉雅造山帶地表和深部結構特征高度相似,指示20億年前的華北克拉通已經歷與現代板塊構造作用相匹配的地質演化過程。將基于華北克拉通的關鍵發現置于全球背景下開展綜合對比,提出地球在20億年前才真正啟動具有全球聯動的板塊俯沖系統,由于俯沖牽引作用的存在,地球上首個超大陸才得以形成。板塊構造啟動以后地球才開啟了周期性的大陸聚散作用,板塊邊緣活動導致地球內外物質能量交換強烈,是地球表層維持宜居性的重要動力,并開啟與其他行星不同的演化之路。??
?